|
|||||||||||||
|
|||||||||||||
目 录 一、哈尔滨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跨省通办” 二、哈尔滨松北区税务局推行“非接触式”办税新模式 三、“全球数据系统稳定性峰会”在京召开 四、我国将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 五、广东首创电子印章市场化服务模式 主 要 内 容 一、哈尔滨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跨省通办” 2022年,哈尔滨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将多点发力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让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不断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加强民生领域业务系统对接。推进区县(市)、街道(乡镇)同一事项名称、类型、依据、编码相同,实行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同时,在9县(市)启动“我要开农业合作社”“我要开理发店”等10项高频“一件事”事项链复制推广运行。力争年内实现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 继续强化政务数据共享应用。推进教育、卫生、交通等公共服务业务专网与市政务服务网对接,打破“数据壁垒”、消除“信息孤岛”。统筹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大厅设置“通办”服务窗口。探索在异地开通哈尔滨市不动产、交通等部门高频事项代收代办服务。 加快电子证照制发应用。加快公安、人社、不动产等高频证明全流程网上办理,以电子证明应用减轻基层负担、免去群众跑腿流程,推出“免证办”“一张身份证办事”等服务,助力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 进一步简化高频事项办理流程。通过免费邮寄送达结果、精简要件、优化流程等方式,将人社、医保等“最多跑一次”的高频事项升级到“不见面审批”。完成“e冰城”APP与“全省事”APP对接,推进更多事项“指尖办”。 推广好差评应用提升政务服务。为保障“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的服务质量,推广“不见面”好差评应用,引导办事人员自愿评价。对于评价结果以及整改情况,在市政务服务网、“e冰城”APP等渠道实时公开,实名差评意见整改率达到100%。 2021年,哈尔滨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在全国32个重点城市中保持第6,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96%,不见面办理率67%。哈尔滨与多个城市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为企业群众提供普惠方便、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政务服务。 (来源:龙头新闻客户端) 二、哈尔滨松北区税务局推行“非接触式”办税新模式 为贯彻落实“非接触式”办税工作要求,狠抓制度机制创新,松北区税务局在哈尔滨市范围内率先试点“三台联动”非接触式办税模式,即前台自助分流、中台帮办代办、后台分析监控模式。 该办税模式由前台导税咨询员进行咨询辅导及预审分流,对不用面对面受理的业务,辅导纳税人优先使用自助办税机等非接触式办税方式,同时设置“简事快办”窗口,对于操作简便的业务做到即办即走。中台则借助“电子税务局”客户端、“哈税通”办税平台、“即时办”微信程序、云呼叫咨询平台等多维度办税方式,采取“远程辅导、线上受理、快递寄送”等措施,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线上咨询解答和远程办税协助。后台则通过对数据的集成分析,指标检测完成预警提示工作,汇总分析纳税人诉求和意见建议,及时向对口业务部门反馈问题,起到智慧调度中心的作用。 作为“三台联动”的“中台”智慧中枢,“即时办”微信办税程序提供了更加简便的贴心服务,纳税人缴费人只需在微信公众号“哈税通”—“即时办”模块,将所需业务资料拍照提交,便能轻松实现掌上办税,可远程办理五大类50项涉税业务。税务人员则化身“网店客服”,在线提供咨询、导税、接单、代办、邮寄等一站式线上服务,大大简化了办税缴费流程,缓解了窗口压力,让办税变得像“网购”一样简便高效,同时也推进了“非接触式办税”进程,实现办税方式从窗口到远程的转变。 自2021年11月开展测试工作以来,“即时办”共计受理涉税业务1238笔,免费为纳税人邮寄发票、税务UK、涉税文书等税务邮件逾500件,人工客服提供“线上问需”服务超千次。 下一步,松北区税务局“5G”智慧办税服务厅将投入使用,通过“智能识别区”“智能导税区”“自助办税区”“智能填单区”等多功能立体式区域的设置,满足纳税人缴费人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需求,给纳税人缴费人带来全新的办税缴费服务体验。 (来源:冰城+客户端) 三、“全球数据系统稳定性峰会”在京召开 近日,首届“全球数据系统稳定性峰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在北京召开。峰会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指导,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主办。大会旨在助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又快又稳”,推动全球数据系统稳定性迈上新台阶。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望、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代晓慧、中国信通院副院长魏亮等专家领导参会并致辞。 廖湘科院士在致辞中指出,数据系统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大量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数据系统已成为托举我国社会平稳运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底盘。他强调,在系统稳定性方面,要坚持自主创新,强化服务支撑,加强稳定性保障相关人才培养力度。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副所长魏凯先后对中国信通院数据系统稳定性工作体系和本批数据系统稳定性评估评测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 中国信通院向通过首批数据系统稳定性保障能力评估的企业颁发了证书。该评估是由中国信通院分布式系统稳定性实验室推出首个针对系统稳定性保障体系的评估项目,旨在帮助参评企业全方位梳理系统稳定性保障体系,排除潜在风险点。经过严格评估,首批共筛选出涵盖金融、电信、政务、医疗、互联网等行业的12个一线系统。 随后,峰会颁布了“系统平稳运行优秀案例”。案例评审采用拨测方式,模拟真实用户对系统进行访问,检测50余个大型系统半年的平均无故障时间,筛选故障时间最短的前14家企业,覆盖银行、证券、电信、互联网、交通、媒体等多个领域,展示了我国系统稳定性保障领域的领先成果。 (来源:中国信通院CAICT ) 四、我国将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管理办法(试行)》及其配套评估指标体系,释放出促进网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负责人介绍,我国将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一批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示范区遵循自愿申报、自主创建、严格认定、动态管理、鼓励创新、示范引领的原则,实行动态化管理,强调“能进能出”。示范区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网络经济高质量发展,旨在鼓励、支持、引导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网络经济,要突出示范导向,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 办法规定,通过国家网络交易监管平台进行示范区全流程线上申报、评估、认定、管理、交流,实现创建管理工作标准化、数字化,推动示范区创建管理工作便捷高效。 (来源:新华网) 五、广东首创电子印章市场化服务模式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电子印章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全省内统一电子印章规划和管理,推动电子印章系统互联互通,在全国首创电子印章市场化服务模式,为增加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统一全省电子印章管理体系 《办法》提出“统筹规划,分类管理”的原则。由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统筹建设全省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电子印章系统提供统一服务。省公安厅负责省内社会组织、企业单位、个体工商及其他组织电子印章的规范管理。省密码管理局负责规范管理电子印章密码应用,以此推动实现电子印章的互信互认,减少重复投资。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为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以及人民团体、事业单位提供电子印章申请、制作、备案、查询、变更、注销、签章、验章和使用管理等服务。 催生更丰富的电子印章应用场景 《办法》创新提出电子印章市场化服务模式。由政府部门统筹规划,引导社会力量按照国家和省的标准规范建立电子印章系统,为广东省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组织提供电子印章服务,在帮助减轻财政资金压力的同时,规范制章标准,提高发章效率,从而催生更丰富的电子印章应用场景。 《办法》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将推进电子印章在商事登记、看病就医、房产交易等方面的应用,鼓励引导电子印章在金融服务、电子合同签署等场景的应用,为电子印章的跨行业、跨区域、跨层级的应用构建了良好的制度基础。随着《办法》落地实施,电子印章的使用范围将扩展到更多场景和领域,进一步便利市场主体,持续降低交易成本,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来源:广州日报) 往期回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