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市大数据中心
  • 发布日期: 2022- 06- 09 17∶50
  • 字号:[ ]

  目 录  


一、哈尔滨平房区营商环境“码上查”服务模块全新改版上线

二、黑龙江充分发挥平台作用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三、5G发牌三周年暨5G高质量发展线上论坛成功举办

四、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全球AI大数据竞赛正式启动

五、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举办《网络安全法》实施五周年线上座谈会

六、专家观点:智慧城市建设正进入改革突破深水区



   主 要 内 容   


一、哈尔滨平房区营商环境“码上查”服务模块全新改版上线


  6月8日,哈尔滨平房区政府门户网站营商环境“码上查”服务模块全新改版上线,在2021年公布“一次不跑”“只跑一次”“全程帮办”“一次办成”及“承诺即办”五个事项清单基础上,再次推出“办好一件事”“办事不求人”等8个事项清单,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分级全单管理、分类全单覆盖,为政务服务全区“一网通办”提档升级提供支撑,为百姓企业办事提供精准导航。


  哈经开区、平房区此次改版扩容政务服务清单,范围既涵盖了区级事权、街镇(社区)事权等层级事项清单,也囊括了公共服务、权责事项等主题服务清单,并配备了标准化服务指南,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变得更加简单明了,让企业和群众线上线下都能快速办成事。


  下一步,哈经开区、平房区将从管理职责、事项清单管理、系统平台与应用权限、监督考核等方面加强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与此同时,营商环境主管部门将对本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确保与省市政务服务应用系统相匹配,实现数据信息即时同源对接,并同步依据13个事项清单,聚合个人服务、法人服务、套餐服务、集成服务、特色服务、业务协同六个维度,推出12个主题120个“一件事”服务入口,实现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做到一键可办。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二、黑龙江充分发挥平台作用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6月7日下午,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胡昌升到省发改委调研省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听取了重点项目调度推进数字化服务平台有关工作情况汇报,通过视频连线对哈尔滨新区联东U谷数字智谷等3个新建项目进行调度,叮嘱项目负责人要抢抓工时、保证质量,在工程管理上精益求精,确保施工更科学、更规范、更安全。


  调研期间,胡昌升与省重点项目部分要素保障部门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他强调,要发挥好平台作用,继续加密加力调度。要突出重点,紧盯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资金到位率、按期竣工率加强调度,坚决做到标准不降、要求不改、进度不变,以“四率”推进项目建设质效并进;要传导压力,把责任感和干劲儿激发出来,确保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有效;要务实创新,继续用好已有经验和好做法,把相关措施统筹起来,创新调度推进方式,研究完善联动协调调度机制,提高调度综合成效。


  胡昌升强调,要抢抓黄金施工期,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千方百计争时间抢进度,做到能开工的项目快开工、已开工的项目加快建设、正在建设的项目尽早竣工、投产达效;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综合保障,优化工作流程,在规划、立项、环评、可研、用地、用能、用工、交通运输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要抓住机遇,谋划储备项目,把握国家扩大内需、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等重大机遇,抓紧谋划生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胡昌升要求,要切实把项目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压实责任、精准调度,齐心协力推动全省重点项目落地,稳住经济大盘,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来源:黑龙江日报)


三、5G发牌三周年暨5G高质量发展线上论坛成功举办


  6月6日,由工信部新闻宣传中心主办的“5G发牌三周年暨5G高质量发展线上论坛”成功举办。会议以“5G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赵策致辞。


  赵策表示,深入推进5G建设应用发展,为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5G发牌三年来,在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5G创新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在网络建设方面,我国已经累计建成5G基站近160万个,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县城城区和87%的乡镇镇区。在融合应用创新方面,5G正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发挥赋能效应,形成多个具备商业价值的典型应用场景,已覆盖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40个,5G应用案例累计超过2万个。在产业支撑方面,截至4月底,我国共有814款5G终端获得进网许可,其中手机终端569款。2022年1-4月,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合计6846.9万部,上市新机型达78款。2021年移动技术及服务为我国贡献了5.6%的GDP,相当于9000亿美元的经济增加值。移动生态系统还创造了超过600万的就业岗位(直接和间接),并通过行业税收为政府财政贡献了近1000亿美元。


  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坚持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从三个方面展开工作,全面推进5G建设和规模化应用。一是量质齐升,进一步夯实5G网络基础设施。积极稳妥推进5G网络建设,持续提升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结合区域需求,探索建网新模式,形成区域先导效应。同时,深化网络共建共享,打造高效、绿色的5G网络。二是以点带面,加快推动5G规模化应用。持续深化5G与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创新,加速5G与工业、交通、教育等垂直行业融合应用,树立一批高水平先导应用标杆,让突破性进展和成熟应用加速复制推广到千行百业。三是共生共长,积极培育5G健康产业生态。持续拓展5G连接能力,扩展应用边界。以生态合作为依托,凝聚运营、设备制造、终端、互联网等企业力量,打好“团体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协同推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

(来源:人民邮电报)


四、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全球AI大数据竞赛正式启动


  近日,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全球AI大数据竞赛于线上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数字化转型推进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石义涛主持。    



  全球AI大数据竞赛是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经多番研究论证、精心组织、共同举办,有助于汇聚人才、技术与应用创新,有助于服务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全球AI大数据竞赛力争做到以大赛为载体,以论坛为平台,积极引入外部“活水”持续注入,进一步推进AI大数据技术研发,吸引、汇聚、留住全球优秀AI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培育AI人才成长的沃土,形成全面开放发展新格局。

来源:新华网


五、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举办《网络安全法》实施五周年线上座谈会 


  近日,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北京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天津市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和光明网共同举办了《网络安全法》实施五周年线上座谈会。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长王秀军出席会议并致辞。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以视频形式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


  王秀军表示,法治兴则国家兴。《网络安全法》实施五年来,国家网络安全的法治化进程加快推进,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明显提升,伴随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我国网络安全的法治化进程也面临诸多挑战。网络安全行业要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抓住机遇,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做促进网络空间合法合规创新发展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江必新指出,《网络安全法》是一部制定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实施效果较好的重要法律。在新发展阶段要从多方面进行体系化建构,不仅要把握体系化建构的基本要求,更要协调好其中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树立善意实施和诚信实施理念、建构实施规则、综合运用立改释废授纂等手段,让《网络安全法》在实施中与时俱进。


  邬贺铨认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国际形势的不确定风险和新型冷战思维,使我国网络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要坚持以良法保善治,加强党的领导,网安企业与数字产业和产业数字化各方协力,广大网民积极参与,保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长城。


  沈昌祥指出,在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下,必须着眼于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建立自立自强、安全可信的网络安全产业体系。


  会上还发布了法律辅导读本《个人信息保护通识》,启动了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面向国内网安企业的网络安全行业资源与能力调研。

(来源:网信中国)


六、专家观点:智慧城市建设正进入改革突破深水区


  近日,在2022新京智库春季峰会“线上社会,治理有‘数’”主题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发表了主题为“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推进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演讲。在演讲中,单志广表示,“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智慧治理将进入改革突破、模式创新和成效凸显的深水区。



  数字技术推动智慧治理,技术只是赋能


  单志广介绍,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成为了新的生产力,数字或数据资源成为了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区块链是新型生产关系,云计算是生产工具,物联网、互联网,包括5G和6G是整个社会的“自然环境”,软件算法赋能千行百业,赋能各种各样的场景,正在重塑生产方式。他认为,今天的数字技术对社会治理,对城市演变的影响,本质上就是在新的时空条件下,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构、重塑、再造。随着技术演化、交互能力的提升,这个社会形态必然会走向一个交互更加高效、场景更加多样、业态更加多元的新时期。所以,未来的智慧城市一定要有三元空间的视角,也就是不仅包括物理意义上的城市,也包括线上的空间。


  单志广建议,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人们需要从思维、认识、思想和行动上与时代同频共振。比如智慧治理,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手段不先进,而是治理者否具备智慧治理的管理水平、是否设立统筹协调机制。所以,数字时代转型的本质是要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倒逼社会管理体制、治理结构、公共服务模式、产业发展布局的重塑和重组。


  重新思考智慧城市建设理念


  单志广表示,在新时期,技术赋能的体现可以归纳为“五个+”和“五个驱动”。“五个+”就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移动通信+(现在是5G+),以及区块链+。这“五个+”将形成一个对各领域,全民性、全时段、全要素和全流程的覆盖,驱动智慧城市和社会变得更加人性化、智能化、便捷化。


  以“互联网+”为例,作为一种互联网加持的网络治理,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比如“一号一窗一网”“一网一门一次”“网上办”“掌上办”等。这些都是通过互联网连接社会各种要素,实现互联互通,促进社会治理和服务的便捷化,资源的均等化。“互联网+”通过流量驱动更好地实现管理、治理要素的互联。


  与此同时,智慧城市的发展已进入到要以效益和效果为导向的深水区,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要更加强调寓管理于服务、寓治理于服务的理念。


  “十四五”数字化发展进入了深水区


  智慧城市是一个大系统,要强调系统之间的关联协调,不能只把目光聚焦到某些子系统建设上。事实上,决定整个系统能力的恰恰是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和协调能力。智慧城市需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科学地开展顶层设计,要从全局视角出发进行整体谋划、资源匹配。


  智慧城市在未来要更加尊重治理对象,包括治理载体的发展规律,即需要把城市当作生命体、有机体和智能体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通过技术提高智慧城市的治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使得城市的社会治理能够及时诊断、科学预判,并迅速响应。

(来源:新京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