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市大数据中心
  • 发布日期: 2022- 09- 15 19∶33
  • 字号:[ ]

目录


一、全国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估报告出炉:哈尔滨市政务服务指标进入“非常高”组别

二、哈尔滨“冰城大思政课云平台”正式上线

三、哈尔滨市率先实现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码上诚信”全覆盖

四、国家信息中心牵头制定的国内首个区块链服务网络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五、尚冰:四方面探索完善互联网法治建设




主要内容


一、全国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估报告出炉:哈尔滨市政务服务指标进入“非常高”组别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日前发布《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第三方评估报告》。评估结果显示,哈尔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由“高”组别升至“非常高”组别,继续稳居“第一梯队”。

此次评估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部署要求,推动“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由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委托中央党校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开展。

报告显示,在重点城市中,哈尔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得分超过90分,属于“非常高”组别。在各分项指数中,哈尔滨在“办理成熟度”和“服务成效度”这二项排名较为靠前,分别排名市级政府第2名、第3名。

在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方面,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哈尔滨、武汉等12个重点城市为非常高(超过90分),占比37.5%。其中,武汉、哈尔滨、成都、贵阳和昆明等5个地区由“高”组别升至“非常高”组别。

在分项指数——服务成效度方面,评估重点从“效能线上可评”的角度,衡量政务服务平台的用户使用、网办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实施效果。重点城市服务成效度指数领先的(前10名)地区为:广州、武汉、哈尔滨、南京、杭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合肥。

在分项指数——办理成熟度方面,评估重点从“服务一网通办”的角度,衡量政务服务一体化办理程度。重点城市办理成熟度指数领先的(前10名)地区为:广州、哈尔滨、成都、南京、杭州、青岛、深圳、宁波、郑州、昆明。

评估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极具中国特色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作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性引领工程,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成为我国现阶段数字政府建设的典型特征。

近年来,哈尔滨市以市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为支撑,聚焦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以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目标,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促进共享、强化协同,在实体大厅、网上平台、自助端、移动端同步实行“一网通办”。目前,全市已开通市本级、区县(市)、街道(乡镇)和社区(村)的1.9万余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市政务服务平台已注册企业用户11.3万、个人用户110余万。同时,上线“e冰城”政务App和微信小程序,开通疫情防控、生活缴费、“12345”投诉等专栏,让企业群众足不出户轻松实现“掌上办”。全市投放百余台自助终端,企业群众不用跑大厅便可实现“自助办”。下一步,哈尔滨市将持续发力,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下基层,实现便民事项“就近办”。同时,依托市“一窗”综合受理系统跨层级受理业务,审批结果免费邮寄,实现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在区县(市)通办,进一步为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为建设“六个龙江”、打造“七大都市”提供重要保障。

(来源:哈尔滨日报)


二、哈尔滨“冰城大思政课云平台”正式上线

近日,由哈尔滨市委网信办、哈尔滨市文明办、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中国青年网共同主办的“冰城大思政课云平台”正式上线。

“冰城大思政课云平台”开设了青年大学习、冰城聚焦、思政云课堂、青年团课、思政实践五个版块。“青年大学习”版块聚焦核心宣传,以青年视角,策划制作形式多样的融媒产品,突出青年特色,集纳展示《青年大学习》系列报道;“冰城聚焦”版块充分挖掘哈尔滨地方思政资源,让地方特色与思政相融合;“青年团课”版块集中展示青年讲师精品思政课程及网络产品;“思政实践”版块以哈尔滨各学校特色“思政课”为基础,展示思政社会实践活动和围绕青少年学生开展的思政教育网络主题活动;“思政云课堂”版块分别由“高校思政课”和“新媒体思政课”两种风格的视频为主要内容,推荐特色文化思政融媒产品。

“冰城大思政课云平台”运用鲜活生动的视听语言和黏性强的融媒互动性产品,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结合起来,让思政教育变得生动化、立体化、影像化,增加趣味性和体验性,也让“大思政课”建设有了新模式、新局面。

下一步,哈尔滨市委网信办将持续扩充“大思政课”优质资源,推动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断拓宽大思政教育渠道,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网络思政格局。“冰城大思政课云平台”将创作、集聚更多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大思政作品,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探索打造有时代热度、人文温度、思想深度、情感厚度的网络育人阵地,推动哈尔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三、哈尔滨市率先实现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码上诚信”全覆盖

为加快金融行业领域“码上诚信”推进力度,9月8日,市金融服务局举行“码上诚信”赋码活动,为全市100家小额贷款公司、50家融资担保公司、82家典当行等共计232家地方金融组织集中授予“诚信码”,率先实现地方金融组织监管领域“码上诚信”全覆盖。同时,积极引导企业主动亮码,将“诚信码”张贴在办公场所显著位置,建议合作方扫描二维码查看金融服务主体信用状况、信用承诺等信息,进一步让广大贷款主体及时了解小额贷款公司基本信用情况,增信担保公司选择合适的增信方式等,搭建起贷款、增信等主体互信共建的渠道。

下一步,市金融服务局将持续加大“码上诚信”推广力度,扩大“码上诚信”应用领域,推动更多地方金融组织申请赋码,营造人人讲诚信、事事讲诚信、处处讲诚信的氛围,重塑哈尔滨营商新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为克服疫情下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来源:哈营公众号)


四、国家信息中心牵头制定的国内首个区块链服务网络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由国家信息中心牵头提出,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归口管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红枣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发起与编制的团体标准T/CESA1221-2022《区块链专用服务网络基础设施总体要求》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区块链专用服务网络领域的首个团体标准。

区块链服务网络(简称BSN)是由国家信息中心牵头研发和顶层设计,并联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红枣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跨云服务、跨门户、跨底层框架、跨公网、跨地域、跨机构”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可以有效解决区块链应用开发技术门槛高、成链和运营投入大、底层平台异构、运维监管难等问题。截至2022年8月,BSN已在全球建立了141个公共城市节点,兼容主流公有/私有云架构,适配多个技术领先、主流开源的区块链底层框架和跨链技术服务,开展了北京市、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等9个省级主干网建设,并在海南省、杭州市、长沙市等20多个省市建设了区块链政务专网,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服务载体。

本次发布的标准规定了区块链专网服务网络基础设施的总体要求,可以为政府、事业和企业单位使用BSN开展区块链系统建设与服务运营提供科学化、规范化的指导,降低区块链应用技术门槛和投资成本,提升区块链系统可用性、易用性,推动区块链在政务、金融、产业、民生服务等领域创新应用,促进形成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良性生态。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五、尚冰:四方面探索完善互联网法治建设

近日,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尚冰出席2022(第八届)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并发表讲话。

尚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法治化进程加速推进,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是法律法规体系持续完善。《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实施,网络安全领域立法日益完善,网络安全领域配套规则逐步完备,为网络空间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是行业管理持续深化。坚持依法依规,精准执法,行业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目前已累计完成630万次App检测,实现了对我国主流应用商店在架App的全覆盖,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用户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截至2022年7月,全国电信业务持证企业超过了13万家,信息通信行业蓬勃发展。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据显示,2021年,涉及互联网平台企业重大执法案例近百起,累计处罚金额超过200亿元。启动“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拳整治网络违法违规问题。三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网络安全产业实现了集聚式创新发展,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总体规模突破2000亿元。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已经投入运行,全国200余所高校设立了网络安全本科专业,每年网络安全专业毕业生超过2万人。

围绕互联网法治建设,尚冰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完善网络法治体系,夯实“奠基石”。《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虽已相继出台,但还有部分事项需配套规定予以明确。要尽快出台数据跨境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领域的相关配套措施,细化法律制度的具体要求。二是要提升网络执法能力水平,走好“升级路”。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并重,持之以恒地重点治理、严厉打击各类涉及互联网不法行为。同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运用智慧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实现对执法活动的全过程留痕、可回溯管理,使执法办案更加透明规范,执法监督更加精准高效。三是要营造健康良好网络生态,优化“软环境”。倡导多元共治,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企业、网民等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共治的互联网治理体系,防范和化解互联网行业风险,维护平台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四是要加强网络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动力源”。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和举措;加强网络法治的人才,尤其是急需紧缺人才培养,解决好部分重点领域专门人才短缺问题;强化网络法治人才能力建设,开展专业培训、专业锻炼、专业考核,加快壮大网络法治人才队伍,持续提升网络法治人才能力。

(来源:人民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