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目录 一、哈尔滨科技创新助企“数智化”提升 二、2022第一届中国大数据大赛圆满落幕 三、2022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成都召开 四、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加速成长 五、《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报告(2022)》在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发布 主要内容 一、哈尔滨科技创新助企“数智化”提升 近日,黑龙江省政府命名表彰了第一届专利奖获奖单位,哈尔滨有19家企业位列其中。今年以来,哈尔滨通过加快兑现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黄金18条”等,强力推动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改造提高效率,目前哈市制造业企业数智化程度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加强创新能力培育,哈市培育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19户,联合建成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累计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56户,国家级企业中心达到10户;培育省、市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7户;建成龙哈工业云平台,登云企业2200余户;建成市级以上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创业创新基地164户。 助力产业层级迈向高端,哈市着力打造全国大数据中心重要基地,获批国家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区域国际关口局、哈尔滨先进计算中心等重大项目。目前,哈市已建成5G基站1.87万个,建成投用数据中心25家,数据中心设计机架7.59万架,投入使用2.74万架。华为、阿里、中兴、百度、奇安信等企业在哈落户。324户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评定。 (来源:黑龙江日报) 二、2022第一届中国大数据大赛圆满落幕 近日,2022第一届中国大数据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在“云端”圆满落幕。本次大赛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河北省工信厅共同承办。大赛以“聚才集智,破局攻坚,优术练技,共创共享”为主题,甄选一批优秀解决方案,推动关键领域大数据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助力产研对接,进一步激发我国大数据产业创新活力和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数字经济推进处处长张建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孙文龙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做主题报告。 张建伦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系统布局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大赛的举办对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积极意义。希望获奖企业能够借助大赛,将新思路转变为新理念,将新理念付诸新行动,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 孙文龙表示,数字经济的崛起与繁荣,赋予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和“新动能、新优势”。大赛的举办能够更好挖掘具有自主创新性的综合解决方案和技术产品,促进多领域多场景融合技术的创新和突破,激发产业链各环节潜能,以价值链引领产业链、创新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谭建荣认为,本次大赛聚焦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为我国数据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共享和展示平台,为创业创新团队的优秀创意和解决方案创造吸引了优秀资本的关注,为国内从事数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广的重点企业提供了高价值的孵化项目。随后,谭建荣做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孪生: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主题报告。 本次大赛共设置“数据治理创新”、“数据要素流通”、“数据开发利用”三大赛道,来自北京、河北、天津、上海、广东等22个省市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大数据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踊跃参赛,收到参赛作品130余份。经过多轮赛制层层选拔,共计48支团队入围决赛。决赛以参赛团队线上路演与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并驱争先,最终各赛道遴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 (来源:河北日报) 三、2022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成都召开 11月30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的以“显示无处不在,创享数字经济”为主题的2022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王江平在致辞中表示,面向数字时代深刻把握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特点,坚持开放合作,支持创新突破,促进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产业规划,推动资源要素集聚和整合,引导重点区域合理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攻克新型显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挥显示赋能作用,面向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提升显示技术赋能经济发展水平。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大会设置1场开幕式、5场高峰论坛、6场主题论坛、1场海外云论坛以及新品首发、创新成果、产融对接等活动,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十余位国内外院士、11个国家和地区的大使和领事、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知名专家学者、上百家上下游企业领袖和业界精英等各方代表出席大会系列活动,探讨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来源:工信微报) 四、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加速成长 江淮腹地,“中国声谷”。依托科大讯飞打造的合肥智能语音产业集群,202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8亿元、入园企业达1423家,连续5年产值、企业数量增长率均超过30%,跑出了惊人的“声谷速度”。西湖之滨,“中国视谷”。大华科技和海康威视领军的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2021年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720.8亿元,同比增长17.2%,带动全市4322家数字安防产业创新企业共同成长,包揽视频监控产品DVR、摄像机等产销全球前两位,市场占有率超过50%。荆楚大地,“中国光谷”。以长飞光纤、华工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近3年累计投资超过2000亿元,汇集光电子企业超过1.5万家,全球首款128层三维闪存存储芯片、我国首个400G硅光模块等一批科研成果和国产化替代产品在这里实现突破。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带动产业集群提速换挡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数字产业集群高度依赖信息网络、互联网平台开展协同制造,通过数字化方式对集群活动进行管理,并以此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以及企业、机构等主体参与集群建设。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个大类。其中,前四大类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打破地理空间约束,助力产业集群稳链强链 产业集群最大的特点是产业集聚,由此带来产业上下游、物流、服务等集聚,形成协同效应,进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而数字产业集群,企业不一定都在同一区域,可以是产业集群加数字化,还可以是虚拟集群。 阿里研究院产业研究中心专家范秋辞表示,数字产业集群可以实现研发协同、订单协同、生产协同、质量协同、库存协同及服务协同等,通过各类系统全面数字化对接并形成业务协同闭环,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链强链。 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要素价值化等方向发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等方面发力,分阶段、分领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围绕打造战略竞争优势,加快推动代表国家战略方向、创新密度高、市场潜力大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如5G、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机器人、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突出共性技术攻关,增强本土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形成全局带动效应;围绕抢占新兴领域发展先机,鼓励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具有核心技术产品、生态构建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规模集聚、优势互补促进新兴产业高速成长;此外,要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依托12个大数据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构建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企业不断涌现的发展格局。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以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数字金融等为代表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拓展,积极探索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矿山、远程医疗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发展一批数字化转型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逐步引领产业集群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演进。 在要素价值化方面,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充分发挥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作用;覆盖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等全生命周期,加快培育数据标注、数据清洗、数据聚合等大数据产业;推行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和数据供给质量;依托北京、上海、郑州等40余家数据交易机构,积极探索数据流通交易新业态新模式,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实现数据要素红利向产业发展势能的充分转化。 (来源:工信微报) 五、《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报告(2022)》在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发布 11月25日-28日,2022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海南博鳌举办。在27日召开的2022博鳌科技创新大会分论坛上,新华网联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在广泛征集全社会推进数实融合的应用案例、组织优秀实践案例遴选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报告》提炼总结了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和实施路径,旨在为政府、行业组织提供可落地的经验借鉴,切实推动数实融合深入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姚磊表示,《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重点围绕推动数实融合的发展意义、进展成效、未来趋势和发展建议等。他说,《报告》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意义重大,有助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有助于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有助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数实融合基础不断夯实,融合程度日益深化,融合广度持续拓展,融合支撑体系形成,融合生态逐步优化。报告从要素融通、产业转型、业态创新、载体升级、开放合作、治理变革等角度分析了我国数实融合日益呈现出十大发展趋势,并提出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报告》从技术先进性、数字化程度、效益提升、品牌影响力、行业赋能水平等多角度考察,最终产生了20个数实融合优秀实践案例,此次“数字样板”工程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希望能够打造成产业界展示数字化发展实践的重要平台,推广更多优秀实践案例,在引领实体经济万象更新、激发数字经济勃勃生机方面发挥更多价值。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