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市大数据中心
  • 发布日期: 2023- 02- 13 09∶18
  • 字号:[ ]

目录


一、哈市推进“15分钟社保服务圈”精准引导办事群众就近办理业务

二、1428个事项一站式办理——黑龙江省政务服务中心启动试运行

三、我国数据安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25年超1500亿元

四、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70%

工信部组织648家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改造




主要内容



一、哈市推进“15分钟社保服务圈”精准引导办事群众就近办理业务

为扎实推进“15分钟社保服务圈”,精准引导办事群众就近办理社保业务,哈尔滨市社保中心积极运用“数字智慧”手段,丰富集成“选择事项、地点检索、定位导航”等多项功能,精心设计推出了“人社/社保服务网点电子地图”。参保群众可通过“哈尔滨社保”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查询”模块,准确搜索所需办理的业务事项,快速直观地查找到附近的“31个银行、768个社区、6个区级社保机构”,并通过手机导航功能准确抵达所选地点。

今后,市社保中心将着眼于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努力构建哈尔滨市人社“一干多支”服务网点的新格局,为广大冰城市民提供更多更便捷、高效的社保服务。

(来源:冰城+客户端)


二、1428个事项一站式办理——黑龙江省政务服务中心启动试运行

2023年2月1日,黑龙江省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省政务服务中心)启动试运行。试运行期间,进驻了33个中省直部门的1428项政务服务事项(占应进事项总数的92.3%),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公开、规范、集中、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省政务服务中心锚定建设全国一流省级政务服务中心目标,采取省市区三级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共建运行模式,有利于发挥审批服务集中、跨级协调联动优势,着力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牢固树立“当好企业服务员”理念,将服务质效的评价交给企业群众,设置私密评价区和评价二维码,方便企业和群众“背靠背”随时随地客观评价。提供中英俄等多语种政务服务,探索为涉外投资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着力提升对外开放度,助力我省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构建智慧信息系统,推动电子监察、视频智能分析系统覆盖全省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强化对线上线下政务服务监督,有力提升全省政务服务效能。

省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阵地、便民利企服务的重要窗口、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展示平台,将以“数跑龙江”为统领,以打造企业和群众办事环节最简、材料最少、时限最短、费用最小、便利度最优、满意度最高的“六最”特色营商品牌为目标,为全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设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龙江营商)


三、我国数据安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25年超1500亿元

近日,工信部等16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数据安全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数据安全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建成5个省部级及以上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攻关一批数据安全重点技术和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发展数据安全产业对于提高各行业各领域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和数据价值释放,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扩大数据安全产业规模

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安全产业是为保障数据持续处于有效保护、合法利用、有序流动状态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新兴业态,既要满足数据处理者履行数据安全保护责任义务的需要,也要满足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的需要。

聚焦数据安全保护及相关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需求,《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分两个阶段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数据安全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数据安全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到2035年,数据安全产业进入繁荣成熟期。

一直以来,数据安全备受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强化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把安全贯穿数据供给、流通、使用全过程。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相关政策特别是《指导意见》这一顶层政策文件的出台,数据安全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数据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是支撑数据安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基础。

《指导意见》明确,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构建数据安全产品体系,发展面向重点行业领域特色需求的精细化、专业型数据安全产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和工具包。同时,布局新兴领域融合创新,加强第五代和第六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的数据安全需求分析,推动专用数据安全技术产品创新研发、融合应用。

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鼓励数据安全企业紧密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过程的数据安全保护需求,优化升级传统数据安全产品,创新研发新兴融合领域专用数据安全产品;面向重点行业领域特色需求、中小企业个性化需求,以及数据开放共享、数据交易等开发利用场景,加快适用产品研发;加强数据安全产品与基础软硬件的适配发展,增强数据安全内生能力。

培育数据安全产业生态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激发市场活力、取得产业整体优势和综合效益的重要着力点。《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产业生态完备有序。建成3至5个国家数据安全产业园、10个创新应用先进示范区,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四、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70%

近年来,我国移动物联网用户规模快速扩大,截至2022年底,连接数达18.45亿户,比2021年底净增4.47亿户,占全球总数的70%。

网络基础设施更加坚实,多网协同格局初步建立。截至2022年底,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083万个,全年净增87万个。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窄带物联网(NB—IoT)、4G和5G多网协同发展的格局,网络覆盖能力持续提升。其中,窄带物联网规模全球最大,实现了全国主要城市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4G网络实现全国城乡普遍覆盖;5G网络已覆盖全部的县城城区。

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物”连接快速超过“人”连接。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移动网络的终端连接总数已达35.28亿户,其中代表“物”连接数的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较移动电话用户数高1.61亿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的比重达52.3%。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产业链持续完善。我国已形成涵盖芯片、模组、终端、软件、平台和服务等环节的较为完整的移动物联网产业链。窄带物联网已形成水表、气表、烟感、追踪类4个千万级应用,白电、路灯、停车、农业等7个百万级应用。移动物联网终端应用于公共服务、车联网、智慧零售、智慧家居等领域的规模分别达4.96亿、3.75亿、2.5亿和1.92亿户,行业应用正不断向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物流以及消费者物联网等领域拓展。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将面向重点场景实现移动物联网网络深度覆盖,形成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基础网络,加快移动物联网技术与千行百业的协同融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社会服务智能高效、百姓生活方便快捷。

(来源:工信微报)


五、工信部组织648家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改造

近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联合相关单位稳步推进适老化改造,指导企业为老年用户推出远程办理、故障排除等电信服务,组织648家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改造。

赵志国表示,在加强用户权益保障方面,2022年共组织6批次检测,涉及151万款App,抽检合规率同比大幅提升。建成信息通信行业反诈大平台,2022年以来,累计拦截涉诈电话18.2亿次。

下一步将开展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强化App全链条、全主体监管,督促应用商店、终端等关键环节落实落细主体责任,并加快建立统一的行业涉诈资源库,加大“一证通查”应用推广。

(来源:新华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